缺铁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孩子缺铁,不同年龄补铁方法有不同
TUhjnbcbe - 2022/10/22 13:25:00

当婴儿饮食中的铁摄入量不足,导致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时,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那么宝宝为什么容易缺铁呢?

婴幼儿容易缺铁的原因

1、先天储存铁不足

孕妈有缺铁性贫血,造成胎儿铁储备不足;早产儿、双胎或多胎宝宝,从妈妈那里获得的铁较少,就易发生缺铁。

2、后天铁摄入量不足

宝宝出生6个月后,胎儿期的铁储备基本消耗,加上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母乳、乳制品、谷物含铁量较低,如果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就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另外,慢性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可导致宝宝缺铁。

缺铁对宝宝的危害

1、缺铁会使宝宝生长发育迟缓,导致宝宝长不高,运动能力降低,协调性差。

2、宝宝长期缺铁,免疫力会降低,抵抗力差,就容易生病。

3、长期缺铁还会使宝宝记忆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影响宝宝的认知能力发育。

4、使宝宝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易怒,不快乐,影响宝宝的心情。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铁

如果宝宝缺铁性贫血,在生理上的表现为:皮肤发白,口唇黏膜、眼结膜也会苍白,同时还会出现指甲薄脆、食欲下降的现象。

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易烦躁、对周围的事物兴趣下降、注意力易分散、记忆力变差等。

在饮食上的表现则是偏食挑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等现象,严重者有异食癖(吃纸屑、煤渣等)。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是缺铁性贫血,有以上症状,尽快带孩子就医检查。

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

想预防缺铁贫,就要及时补充铁。铁的补充方法在不同年龄的宝宝,也有讲究!

①0~4个月:鼓励母乳喂养,无需额外补充

母乳中铁含量虽低,但其吸收率可达50%,因此,此阶段铁的量足够,无需额外补充。

②4~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补充铁剂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从4个月开始,给宝宝补充1mg/kg的铁剂,每日最多不超过15mg,直到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铁。

③6~12个月:摄入富含铁、维生素C的食物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应从富含铁的食物开始,比如强化铁的米粉、肉泥等。另外,也要每天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橘柑类的水果、草莓、绿色蔬菜等,从而促进铁的吸收。

早产儿(<37孕周):母乳喂养+补充铁剂

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从出生后1月龄开始,每天应补充2mg/kg的铁剂,直到断母乳,并采用强化铁的配方奶喂养或者含铁丰富的食物获得足够的铁为止。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宝宝,配方奶中的铁含量已经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无需额外补充铁剂。

④1~3岁:控制奶量,吃富含铁的食物

这个时间段宝宝喝奶少了,开始吃“大人饭”,所以需要通过富含铁的辅食来给宝宝补铁。可以多给宝宝食用一些猪瘦肉、牛羊肉、血制品等。

对于严重缺铁的宝宝和早产儿,可以适量补充铁剂。补铁剂选择的原则是:优选有机铁、二价铁。首选蛋白琥珀酸铁、多糖铁、甘氨酸亚铁等对肠胃黏膜刺激较小的铁剂。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缺铁,不同年龄补铁方法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