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过“饥饿”的体验,正常的饥饿,就是饥肠辘辘,想要吃东西。不过,还有一种饥饿,可能大家不了解,因为它“藏”得很深、很隐蔽,甚至都感觉不到。
打个比方,有些人虽然吃饱了,我们仍然说Ta营养摄入不够,换句话说,也就是Ta对于某种元素仍处于摄入不足的情况,我们称这种情况为“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会给孩子带来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比如可能会导致孩子往横向发展,却受阻了纵向发展......
1
什么是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HiddenHunger)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一般认为,隐性饥饿是一种因为无法保证正常营养成分吸收而导致的饥饿症状,其重点在于元素不平衡,而不是饱腹方面的容积。
前阵子《财经》记者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达3亿。根据营养学数据显示,虽然我国0~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但其中隐性饥饿的情况却普遍存在。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小胖墩”,Ta仍有可能存在“隐性饥饿”。
2
隐性饥饿通常缺哪些元素?
1、维生素A缺乏
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的维生素A缺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约有47.98%的儿童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年龄越小,维生素A缺乏率越高,2岁以内的婴幼儿无论何种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的比例均高达60%左右。
不良影响:影响儿童的免疫系统、视觉发育,进而导致孩子对流感、麻疹等病*抵抗力变差、患夜盲症、甚至失明等。
补充方法:适当摄入牛奶、蛋*、动物肝脏,以补充维生素A;如无法保证饮食中摄入足量维生素A,建议0-6岁儿童每日小剂量补充。
2、维生素D缺乏
人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较低,新生儿无法通过母乳喂养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近年来在0-3岁儿童中推广维生素D的普服,儿童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有所改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6岁以上(尤其是青春期)儿童中,维生素D的缺乏率仍然较高。
不良影响:影响骨骼系统,严重缺乏者还会累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发育,进而导致孩子出现佝偻病、O型腿、X型腿、手足抽搐症等症状。
补充方法:建议平时多晒太阳(以早晨9~10点、下午5~6点的太阳为宜);婴儿出生数日后,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10μg(IU)。
3、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IDA)和缺铁(ID)在我国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婴幼儿是铁缺乏的高危人群,在7个月~1岁年龄段,铁缺乏及贫血的患病率接近70%。
不良影响:造成缺铁性贫血,进而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还会降低人的注意力。
补充方法:可适当食用动物肝脏、黑香菇、黑木耳、红色肉类、樱桃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无法保证饮食中摄入足量铁,建议使用铁剂补充,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4、锌缺乏
我国5岁以下儿童中度锌缺乏,年对我国7个城市、2个乡镇的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3-4岁儿童锌缺乏率高达64.6%,4-5岁儿童缺乏率为57.7%。
不良影响:增加腹泻的发病率,导致儿童感染性疾病高发,使免疫力下降,还会影响味觉,进而造成食欲下降。
补充方法:可适当食用一些海产品(如贝壳、牡蛎、海螺)、坚果类(如核桃、花生、榛子)、牛肉或豆制品;如果无法保证饮食中摄入足量锌,可以适当选择葡萄糖酸锌、赖氨酸锌等离子锌来补充。
5、钙缺乏
我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钙量低于mg,是钙摄入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年发表的《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中指出,儿童达到适宜摄入量(AI)的人数平均不到5%,11-13岁青少年组儿童达到AI的人数最少,仅有1.1%-1.7%,城市中2-4岁儿童达到AI的比例在城市各年龄组人群中最高,男女分别为10.4%和12%。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儿童钙摄入量不足,我国婴幼儿的钙营养状况应引起重视。
不良影响: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表面皮肤粗糙,导致佝偻病等。
补充方法:适当补充牛奶、豆类、绿叶蔬菜、水产品、坚果等,具体的补充方法,可参考《想要孩子长得高,补钙技能少不了!3招科学补钙~》这篇文章。
6、碘缺乏
碘缺乏流行地区,多见于远离沿海及海拔高的山区,其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极少,当地儿童碘摄入量容易出现不足的情况。
不良影响:甲状腺肿大、亚临床克汀病、青少年甲低、智力缺陷、体格发育落后、单纯聋哑等。
补充方法:适当使用海带、紫菜、海虾等含碘食物,预防性补碘可使用加碘盐;如无法保证饮食中摄入足量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碘油。
7、硒缺乏
中国是个贫硒大国,地表硒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地区食物中硒含量在0.22ppm一下,东南沿海的富硒地区,也只有0.1ppm,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
不良影响: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
补充方法:适当食用蛋类、瘦肉、大蒜、玉米、虾仁、生蚝等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增加深睡眠时间,适当晒太阳,有助于帮助硒元素在体内的消化;如无法保证饮食中摄入足量硒,需补充酵母硒、蛋白硒制剂来补充。
3
不同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素
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平衡膳食,下表是日常建议摄入的各组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素,供各位家长参照使用:
4
日常生活需留意这5点
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注意上面提到的平衡膳食之外,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帮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运动量少、晒太阳时间不足等),会造成体内微量营养素缺乏,应及早摒弃。
2、多用低温烹调
过度的烹饪会使食物中的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流失,建议多用蒸煮等低温烹调,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
3、尝试强化食品
市面上的一些强化微量营养素的食品,比如加铁酱油、添加B族维生素的谷类早餐等,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酌情给孩子食用。
4、膳食补充剂的食用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额外服用膳食补充剂。但如果有特殊情况,三餐难以保证,可酌情服用复合营养片,但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使用,不要擅自乱补。
5
调理好脾胃很重要
也有这么一种情况,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的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已经很足够了,为什么检查结果孩子还是营养不良?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孩子的脾胃功能有关。
中医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将其化生为气血,滋养五脏六腑,这就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营养吸收。
即使你补了再多的食物,脾胃功能不好,也白搭。
推荐以下几个小儿推拿操作手法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消化与吸收功能,避免孩子因脾胃不好而受到“隐性饥饿”的困扰:
▼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