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合理膳食搭配,预防孩子缺铁性贫血
TUhjnbcbe - 2022/7/8 15:46:00

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内血红蛋白减少。儿童期的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一般表现:体力差、易疲劳、不活泼、食欲减退等。

神经系统:影响儿童智力、行为发育,出现多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即使补充铁剂也不能完全逆转贫血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

免疫功能下降:易反复感染,严重者伴营养不良。

消化系统:轻度到中度儿童挑食、异食癖,严重者出现厌食、食欲下降、舌炎等。

血液、心血管循环系统:髓外造血,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心率增快、气急、心脏扩大,合并呼吸道感染可出现心力衰竭。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如果孩子挑食、偏食,就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合理膳食搭配是保证孩子健康的基础,也是预防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何合理饮食,预防孩子缺铁性贫血

首先,母亲在孕期、哺乳期要多吃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如果发现贫血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胎儿体内的贮铁量。

4~6月龄引入的第一个半固体食物应是富含铁的食物,如强化铁的谷物,后逐渐引入富含铁的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尤其在孩子6月龄后,逐渐添加肉泥、肝泥、鱼泥等,逐渐加量,从7月龄的每天3-4勺,逐渐增加至一岁时的7-8勺。

幼儿应注意食物均衡和营养,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每天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血、瘦肉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丰富,而且铁的吸收率较高。保证每天富含铁的肉类摄入量每天50g左右。

铁食物来源

丰富来源: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等。

良好来源:瘦肉、红糖、蛋*、猪肾、羊肾、干果。

一般来源:鱼、谷物、菠菜、扁豆、豌豆、绿叶菜等。

微量来源:奶制品、蔬菜、水果等。

合理膳食搭配,应保证食物多样,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食物。尤其在孩子居家时应最大程度保障饮食均衡。

食物多样化

食物类别

平均每天种类数

每周至少品种数

谷类、薯类、杂豆类

3

5

蔬菜、水果类

4

10

禽、畜、鱼、蛋类

3

5

奶、大豆、坚果类

4

5

合计

12

25

温馨提示

孩子长时间贫血危害很大,是否为缺铁或缺铁性贫血,需要医生进行诊断。一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则说明体内储存的铁消耗殆尽,需要查找缺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治疗,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理膳食搭配,预防孩子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