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除了特征性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的关节表现外,还常常伴发很多关节外的表现。
例如,发热、皮下结节、血管炎等,而贫血是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
(图源:摄图网)
贫血不是血量少贫血,不是指血液量减少,也不是血液变得稀薄,而是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变少,或者红细胞含有的血红素和血红蛋白变少了。
而血红蛋白负责运输体内的氧气,回收废弃的二氧化碳病使其从肺中排出,在体内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若是血红蛋白不足,无法顺利运输氧气,人体就会处于一种缺氧状态,这样会造成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状况。
类风湿贫血的常见类型其中,类风湿贫血的常见类型有4种:
01慢性病贫血类风湿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病贫血,占60%~80%,慢性病贫血通常与类风湿的活动呈正相关,且关节病变越重贫血也越显著,随着贫血程度的改善关节症状也改善,其病理机制较复杂,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以下3方面有关:
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铁障碍,使铁的利用率下降;
②红细胞寿命缩短,正常人为~天,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80~90天;
③骨髓对贫血反应不足,造血没有相应增加。
02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仅次于慢性病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图源:摄图网)
常与铁摄入不足、消化道吸收障碍、消化道慢性失血有关。
其原因是:巨噬细胞摄取增加,释放减少;肠粘膜吸收减少;铁在肝、脾等脏器积聚。
03治疗相关性贫血长期应用药物会引发不同类型的贫血。
1)非甾体抗炎药可导致胃肠黏膜溃疡出血,长期慢性失血会引发贫血;
2)糖皮质激素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几乎都有贫血;
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可引起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或肾功能下降而引起贫血。
0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类风湿合并血液疾病的几率高于正常人,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这可能是因为类风湿由细胞免疫紊乱所致,免疫细胞与血液细胞由同一单能干细胞分化而来。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贫血了怎么办?1、患者还是得首先积极治疗类风湿,病情得到控制,贫血也可逐渐改善。
2、医院做详细的诊断,根据贫血类型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
3、日常饮食可以多摄入富含铁的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可促进铁剂吸收。
(图源:摄图网)
而中医认为,类风湿贫血并无单纯实证或虚证,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帝内经》指出:“虚则补之。”“损者益之。”,所以治法以补益气血与祛风除湿散寒为主,标本同治。
参考文献:[1]郑凤伟,邱明山,陈进春.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许东云,俸一然,饶宇东.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病机及诊治方案探讨[C]..[3]俞建钰,陈晗,陈祥芳,王晨虹,林星.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慢性贫血的机制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54-56.担心自己是类风湿关节炎,记得领取这份福利如果你有以下4种情况:
1.家族有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风湿免疫病史。
2.关节,尤其双手小关节,出现过晨僵、麻木、疼痛、酸胀等。
3.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粉尘或潮湿环境。
4.类风湿因子和抗环胍氨酸抗体等抗体升高。你可能已经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轻则引起关节疼痛,重则造成关节残疾,引发内脏损伤和其他生命健康风险。
针对这类高风险人群,*闰月医生团队送给大家一个福利:如果你是18-70岁、出现过“双手小关节的麻痹、酸胀、僵硬甚至疼痛”等情况、但还没有明确诊断的,请一定到*医生门诊,经评估如果高度怀疑是类风湿关节炎,可领取一份免费体检套餐,同时有专业医师给你解答。有疑问的,欢迎留言。
报名方式:请致电
(梁医生)(高医生)
专家介绍*闰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学术传承人,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青年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委,国家公派荷兰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医院拔尖人才,首届广州市科普名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
*闰月大夫挂号提醒风湿患者如需面诊*闰月大夫或网络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