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情况
患者女,45岁,身高cm,体重65kg,计算体重指数(BMI)=22.5kg/m2。主诉就是贫血,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96g/L,属于轻度贫血状态。她既往身体健康,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贫血可以算作一种疾病,也可以作为一种症状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当贫血作为疾病来说时,病因除了失血之外,大都是因为造血的原材料,比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所导致的。所以营养不良确实是常见的贫血病因。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和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当临床需要查明患者贫血的原因时,我们需要将贫血当做一个症状来对待,而不是一种疾病。因为贫血除了常见的营养不良外,还有因为各种疾病导致的急性失血、慢性失血等情况。所以对于贫血患者,除了要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之外,还要尽可能弄明白患者贫血的原因。该患者表示自己没有其他的疾病,近期没有明显的大出血情况。且根据她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来看,也没有出现消瘦等恶病质的情况。近期体重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但是通过询问得知,虽然她的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通常在7天左右,前5天的月经量都较多。通过这些情况,我大致了解到该患者的贫血可能是由于月经期失血过多导致的。但是月经量较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需要交由妇科医生来判断。膳食调查显示这位患者因为要控制体重,平素以素食为主,经常进食大枣、菠菜等含铁量较为丰富的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以豆制品为主。针对该患者,她有一个明显的失血过程(月经量多),同时膳食中铁、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可以考虑她属于缺铁性贫血类型。那么,临床营养治疗的原则就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增加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供给量。她吃素的习惯无关于信仰或其他无法改变的既定问题,所以还是建议她多吃动物性食物,如红肉、蛋、奶、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诊治感悟常见贫血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
营养科针对贫血症状的治疗方案通常是经过膳食调查和疾病情况评估,最后给予膳食指导和生活方式指导。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通常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增加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供给量,例如增加血红素铁的摄入、多吃动物性食品中的红肉、补充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而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原则通常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多供给富含蛋白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牛肝、深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红肉、蛋奶等食物。面对贫血患者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如果是病房会诊碰到贫血患者,通常进行营养宣教及生活方式指导就可以了,因为具体的诊疗方案是由病房主管医生制定的。但是在门诊碰到贫血患者,一定要记得询问其是否去过血液科、妇产科或消化科等其他科室就诊。
对于基层一线的医生来说,碰到贫血患者除了要明确贫血的种类,还要细究一下贫血背后的病因到底是什么。例如,女性缺铁性贫血有可能是由子宫肌瘤导致月经出血量较大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有可能是因为小肠炎症导致的吸收不良引起的;甚至有的贫血患者的病因是患有癌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如果是有明确的疾病原因导致的贫血,那么对症治疗无疑是更为重要的。针对上述提到的这位患者,我除了给予她相应的营养膳食建议之外,还建议她到妇科就诊,以明确月经过多的原因,并且进行针对性治疗。当然,她的月经过多有可能是正常的,并不存在子宫肌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的问题。她的贫血可能仅仅是因为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这样排除疾病原因并纠正饮食习惯后,患者贫血的情况自然就好转了。但如果她患有相应的疾病,那么就一定需要在专科进行治疗,如果不进行针对性治疗,仅仅是改变饮食习惯,是无法纠正贫血问题的。此外,在临床上还可能遇到无法明确病因的贫血患者,这在给予营养指导的同时,应叮嘱患者注意定期监测体重、血红蛋白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专科就诊,以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源头。总而言之,临床医生需时刻注意我们接诊的是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单一的症状、体征。临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后,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