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基础知识,看这篇文章就够
TUhjnbcbe - 2021/7/12 14:05:00

新陈代谢,为我们人体提供源源不断新鲜养分的同时,将体内消耗代谢的垃圾通过各种循环排除人体之外,维持人体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将吸收和转化利用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下。身体所需要的元素多种多样,都需经过消化系统转化吸收之后,进入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从而被利用。而在人的一生之中,因种种原因,人体容易流失的元素是铁元素。铁元素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人体一旦缺乏铁元素,便会出现营养性贫血,也就是缺铁性贫血。

造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

原因如下:

1、先天储备不足

2、铁元素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2、铁元素的吸收不良:吸收减少或消耗增加,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腹泻)或反复感染不仅减少铁的吸收,而且可致铁消耗性量增加。

3、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

营养性缺铁贫血症状

 主要表现: 

 患儿皮肤苍白、体力差、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反复发生各种感染。重症贫血患儿还可出现心率加快,气急的症状。
  临床上将血红蛋白测定量90-g/L定义为轻度贫血,60-89g/L定义为中度贫血,小于60g/L定义为重度。


  

如何做好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鼓励乳母多食富含铁的食物,保证婴儿铁的摄入。
  2、4-6月龄的婴儿可给予铁强化的谷类食品,引入其他食物不可减少婴儿基本乳量。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则应从2月龄起补充铁,可给予铁强化的奶粉。
  3、婴儿7月龄后逐渐引入含铁的动物性食物。
  4、保证维生素C的摄入,可有效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以饭后为宜,且勿与牛奶、钙粉、浓茶、咖啡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吸收。
  5、较大的幼儿则要注意平衡膳食,尽量多采用含铁量多,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畜肉等。
  6、在婴儿6月龄、1周岁、2周岁、3周岁时应检测血红蛋白,发现贫血及时纠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基础知识,看这篇文章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