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杏林荷香”
潘林,中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潘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以脾胃、痛风、多囊卵巢、不孕不育、慢性病、疑难杂症等的中医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践行传统中医,传播济世文化。
21年4月15日有位58岁中年妇女以消化不良1月求诊,近期觉进食后胃脘饱胀,不易消化,以至纳食不香。又诉从自幼记事起就自觉乏力,时至今日仍感乏力。在18岁时确诊缺铁性贫血,反复治疗后有效果,但是时愈时发,并不除根。有贫血家族史。小便可,大便偶尔微微稀。睡眠可。以绝经,以前月经期量少,周期可,无痛经。
四诊如下:
身材消瘦,面色萎*,声音低微;肉轮松弛,气轮浊,其余三轮无明显异常;舌体瘦,中间凹陷。舌苔少,薄白;
右寸肺脉:举、寻、细弱,加压按后更弱;
右关脾胃脉:举、寻,濡中偏弱,按感空无;
右尺肾脉:举细弱,寻、按感空无;
左寸心脉;举、寻,弱,按感空无;
左关肝脉:举、寻、按皆弱;
左尺肾脉:大体同右尺肾脉,但更弱;
左手寸、关、尺脉兼有代脉,为每隔40跳左右有一次轻微的停止感;
BP:/56mmHg
四诊合参后经分析需要再次询问患者3方面内容。
1.心脏是否有感觉?2.围绕舌脉中突出的虚弱,再问是否有相关的症状。3.贫血治疗史
患者补充诉1.近十年来有轻度心悸感。2.下肢乏力明显,双膝关节疼痛。3.经过中、西医的治疗,效果一般,不除根。在服用中药时如果补药过多,就会导致比较重的上火。
病因分析:
患者先天素体虚弱,五脏六腑功能衰弱,气血精生产亏损,故而导致周身虚弱诸症。
治法构思:
1.患者虽然以消化不良为主诉求诊,但秉持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与患者沟通后确认以全面治疗为主,健脾开胃为辅。
2.《理虚元鉴》有云:
“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症之宗;”
“余唯执两端以用中,合三部以平调。一曰清金保肺,无犯中州之土。此用丹溪而不泥于丹溪也。一曰培土调中,不损至高之气。此用东垣而不泥于东垣也。”
虚劳病的治疗思路都要借鉴《理虚元鉴》,虚劳病的脏腑补益要从肺、脾、肾入手,鉴于患者用补益药容易上火,所以本次治疗以心、脾、肾为主入手,直补肺气的*芪和提升肺气的桔梗不可先用,谨防虚不受补。
病名:虚劳
证型:气血精三亏证
治法:补气养血益精
方剂:生脉饮合八珍汤加减
*参12g麦冬8g五味子5g麸炒山药20g
炒白术12g茯苓12g甘草3g全当归12g
炒川芎4g炒白芍12g熟地12g陈皮12g
白蔻10g(捣碎)炒麦芽12g续断12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医嘱:
1.多用生山药熬粥,每次不低于30g。
2.吃过晚饭半个小时后适当散步,促进肠胃的蠕动。
用方解析:
本方由4大模块组成
1.八珍汤为气血双补,顾全本体。
2.生脉饮加山药为补益心肺上焦。
3.陈皮加白蔻、炒麦芽为健脾开胃,运化中焦。
4.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可治五劳七伤。从《日华子本草》该书可理解到续断治疗五劳七伤以及中气下陷证都是有效的。续断不仅补下焦,并且调得血脉通畅后补益类的药才能循行于体内,使得五脏六腑充分吸收,不至补而滞留成火。
药量解析:
1.*参生脉饮用量大约保持在3:2:1的比例。
2.结合大便微稀与需要柔缓补肺,故用炒山药20g。山药肺、脾、肾三补,所以患者还要再补充生山药,以粥为载体摄入。
3.其余臣药均在12g。
二诊:
诸症皆缓,效不改方。
三诊:
消化不良、乏力、早搏感均有较大缓解,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患者诉近期不便熬药,嘱服用“归脾丸”,多吃山药粥,定期调理脾胃。
坐诊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银江路与五一路交叉口东米,咨询电话。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四下午除外),周日全天。由于工作繁忙,就诊前请电话预约。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