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身在云端里,弄云不知云河南省首席教师研
TUhjnbcbe - 2021/4/26 19:58:00

身在云端里,弄云不知云

--河南大学中学语文首席教师研训班研修札记

--史俭明首席教师工作室教育随想录

史俭明

原本要接着上一期《在比较教学中享受审美乐趣》,来谈前天的研训中引出的话题:“比较阅读”与“类比创生”。奈何今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处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务上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又不想打破自己每每参加研训时,随笔书写当天教学札记的习惯。便把这两天来研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话题拿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个话题是:购书与读书

在3月20日的研训中,授课的莫俊峰谈到了自己写的一本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书。由于这本书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又正好在河南大学研训。于是乎,有部分老师便想购买一本。因为有这样的需求。班主任李国平教授便积极主动的与出版社联系,与书店联系。今天一大早,李教授在交流群里发了一个信息,没有找到这本书。想购买书的老师应该有点些许失望吧。我便写下了下面一段文字:“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凡书并非一定要买,借书或许比购书更好。许多人往往买了书之后,“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更为重要的是,多读书、勤读书固然是提高专业化素养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方法。但读了很多书,倘若不能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读书也就成了自己的包袱,还不如不读。所以,读书不在于量而在于质,不在于刻意追求而在于把书读活。

莫老师在语文教学生涯中采用的比较教学法,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在用。那为何今天的研训中,有些老师却不知道呢?老师们之所以惶然无知,皆源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专注于深层思考而已。最为经典的是鲁迅先生的《故乡》,通篇文章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是比较。我们在讲这节课时,则必然有意或无意涉及到采用比较的手法来执教。这两天连续发表的《在类比创生中享受审美乐趣》和《在比较教学中享受审美乐趣》谈的都是这个问题。并且还要继续谈下去。比较教学手法是语文教学行为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遗憾的是我们的有些老师却往往忽视了它的价值。这正是:身在云端里,弄云不知云。

第二个话题是:微型课与微课。这是今天研训的主话题。老师们一直在追问授课老师这个问题。微型课和微课是两种不同的课堂。微型课指的是实际课堂的浓缩。它把常态性的实际课堂进行了虚拟化压缩。除了一节课的教学流程、简短精炼的授课语言,课题及要点的板书必须之外,在没有实际学生的虚拟课堂情境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行为。与其说它是一节浓缩版的微型课堂。倒不如说它是检测授课教师基本功的一种手段。微课是紧紧围绕某一个知识点的课堂。大多时候是教学视频课。突出常态化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是它的核心内容。它反映的是课堂中关于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的某个教学环节。个人认为,微课不仅仅局限于视频。在常态化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切片就是一节微课。教师素养大赛中,往往采用微型课或微课形式。遗憾的是,许多时候却又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一句话总结:微型课是一种具有常态化课堂的完整教学流程,微课仅仅是常态化课堂的教学流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切片。

第三个话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这是研训几天来,老师们提到最多也最为突出的问题。几位授课老师谈到的观点各不相同,有言至多两个的,有言最少三个的。有言三维的,有否定三维的......他们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相互对立的。正是由于对此观点的矛盾,将参训老师们搞糊涂了。这教学目标究竟该咋设计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大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我们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皆需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去从事我们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没有教学目标是不行的,但纠结于教学目标,并拘泥于预设的教学目标去授课,就是陷进了自己为自己圈定的“围城”。许多“专家”、老师把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最终要达成的教学目的。所以,竭尽所能去完美教学目标,恨不能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都罗列进去。岂不知,这恰恰犯了教学大忌。教学目标是什么?是我们的课堂要达成的目标吗?个人觉得,教学目标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行为准则,它虽然是引导着教学行为的方向,但并非仅仅是要达成的目标。因为课堂教学要完成的不仅仅是表象上的东西,更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去挖掘和更深层次的东西,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学习目标才是我们的教学行为要达成的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此前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浅谈“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其要点为:教学目标是一节课在实施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具体可操作性的目标。整个课堂教学都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和达成的。教学目标并非授课结束后的预设结果,而是应该如何组织并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南针和航标。每节课的关键目标只有一个,其他所谓的“目标”都是由这个目标衍生而来的。也就是说,一节课“一个目标三个度”。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通过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传道授业解惑,来达到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目的,并从中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来达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我们的有些老师,往往沉迷于三维目标的设想,一节课设定的目标面面俱到,否则就是设计不合理。定出来的目标那么多,授课任务能完成吗?学生能接受吗?自己能讲清楚吗?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抱怨内容太多,讲不完,任务根本完不成。既然完不成任务,为何还要定那么多目标呢?其根源就在于思维定势在了“固型化”的教学模式和“格式化”的教学设计上了。我们细细研究魏书生、于永正、窦桂梅等许多国内名师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每一节课设置的目标非常鲜明而单一,但是授课过程中却又层叠起伏、浪卷潮涌,激昂澎湃。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的课堂紧紧围绕所设定的目标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放飞,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彰显出了三个维度的层层拔高和生成。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看不见而无法具体衡量的。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人得到一张天下无双的神弓。此弓用多年生紫檀木制成,沉实,厚重,用之如神。此人爱不释手,但觉得它不够华美,太平淡。于是他找来天下第一能工巧匠雕刻美化。雕好后,果然图画惟妙惟肖,此人非常满意,觉得这才是至极完美。随手搭弓引箭,用力一拉,弓“嘣”的断了。何也?恰恰是弓承载了过多的美丽花纹。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

教学流程的合理性比教学目标设定的完整性更重要。许多时候,看似完整的教学目标设定恰恰就是是课堂教学的失败,看似不完整的教学目标,少了许多束缚与禁锢,促使我们放开手脚,也更有时间和精力去专攻要点。缺憾美才是课堂教学所期盼的境界。

共勉:吴昌硕先生曾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课是自己教给学生听的,学生如何学习,也是自己导航给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的。所以,教学目标不是为教而设定,而是为学而设定。

《写在研修的日子里》

文/史俭明(河南濮阳)

一个虔诚

万般心性相通的执着

一个约定

便是无胜的承诺

一个信仰

课改旅途上的莲花一朵

率真、审辨

生命因坦言而其华灼灼

思考、感悟

人生因创生成就了不一样的自我

镜里朱颜无计住

梦中昙花有痴情

无悔追求杏坛雨

为伊心上留春行

本期先聊到这里,更多解读且看下期。

一点思考,或许偏颇,敬请社会各界交流、沟通、斧正。

作者简介史俭明.字:梅园,号:清风阁居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身在云端里,弄云不知云河南省首席教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