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和全球性健康问题,而铁缺乏是比缺铁性贫血更早的时期,据统计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处于铁缺乏水平,若没有及时纠正则继续发展为缺铁性贫血。从医学角度看,铁缺乏对宝宝的智力和体能发育都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应引起父母的足够的重视!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和儿童保健学组共同起草颁布了《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预防起到指导作用。医学育儿百科整理了防治建议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助宝宝预防缺铁和贫血,也能让父母对缺铁和贫血重视起来!
几个概念和贫血的发展进程
铁缺乏的发生发展会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铁减少期(ID)→进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最终缺铁性贫血期(IDA)
由于前两个阶段没有典型的贫血症状且血红蛋白指标未出现异常,因此又被称为隐性贫血期,但此时已经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及时纠正最终会导致贫血。
发病率和危害
由于健康教育和广泛采用铁强化食品等措施,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已显著降低。据美国~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1~2岁儿童缺铁患病率为7%,贫血患病率2%,但西班牙裔儿童缺铁患病率仍高达17%。
WHO资料,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和5~1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和48%。
~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7个月~7岁儿童铁缺乏率40.3%,贫血患病率7.8%。尽管贫血患病率已显著降低,但缺铁(没有明显贫血症状的ID)仍很严重,尤其是1岁以内小婴儿更为突出(缺铁发生率高达44.7%,贫血患病率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还未发生贫血的隐形缺铁期就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婴幼儿严重缺铁还会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不能被补铁所逆转。因此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宝宝尤为重要。
为什么会发生缺铁或贫血
儿童缺铁的高危人群主要是6-24个月的婴幼儿和青春期的青少年,主要原因为:
先天储铁不足:如母亲孕期严重缺铁;宝宝早产、多胎、胎儿失血的情况。
铁摄入不足:比如长期单纯母乳喂没有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或者辅食添加不科学,缺乏富含铁的辅食,如很多地区习惯性的给宝宝单纯添加米汤、面条汤等食物。
铁吸收不好:一般胃肠疾病,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缺乏促进铁吸收的食物,比如缺乏维生素C。
铁的需求增加:婴儿和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旺盛,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没有及时添加富铁的食物就容易发生缺铁甚至贫血。
维生素A缺乏:铁是重要的造血原料,机体中的储存铁要靠运铁蛋白转运到骨髓中开始造血工作,维生素A会直接参与运铁蛋白的合成,当宝宝维生素A摄入不足时,运铁蛋白合成受限,储存铁释放入血障碍,引起骨髓缺铁,使造血能力下降,贫血患病风险增加。
铁丢失:慢性失血的疾病,或者青春期女孩月经过多。
如何预防
孕期预防
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mg/天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宝宝吸收率最高。从出生后4周开始补铁,母乳喂养的宝宝补充元素铁2mg/(kg·d)元素铁,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补充元素铁1mg/(kg·d)直至矫正年龄1岁。
足月儿
母乳喂养4-6个月,母乳铁生物利用度高,吸收最佳,是最适合宝宝的!但是当然如果母亲本身严重贫血,那势必也会影响母乳铁含量和宝宝健康,所以首先母乳妈妈要注意营养,肉蛋要均衡,保证铁摄入,也可以适当补铁。同时,母乳铁含量在4个月后骤减,因此要及时给宝宝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首选含铁米粉。
Tips:米粉怎么选?
根据我国的辅食营养素添加标准,国内正规渠道市售的米粉一般g干粉含铁7-8mg;海淘代购的一些国外米粉含铁能达到g干粉20mg左右,高铁米粉适合辅食添加早期、持续母乳喂养或者确定有铁缺乏或边缘性铁缺乏的宝宝;奶粉宝宝,或当宝宝饮食丰富,可以添加蛋*、肉泥、肝泥、芝麻酱、干果碎等其它含铁丰富的食物时,就不再需要高铁米粉了,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幼儿
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
注意筛查
一般在预防接种体检的时候,儿保医生会建议宝宝进行筛查,多数采用微量元素铁与血红蛋白结合参考的方式,一般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建议在生后3~6个月提早进行筛查评估,其他儿童可在6~12个月时进行。缺铁高危的幼儿建议每年检查一次,青春期儿童特别是女童建议定期检测。
Tips:怎么筛查?
微量元素铁结合血红蛋白进行评估。有的宝宝早期先出现微量元素铁减少,而血红蛋白正常,这时提示家长要增加宝宝的含铁辅食,及时纠正;如果血红蛋白数值低于g/L提示已经发生了贫血。如早期轻微贫血,红细胞减少不明显,但血红蛋白是下降的;贫血较重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但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较红细胞更为明显,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注意这两项的数值。一旦发生贫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重视维生素A
因为种种不必要的担心,比如维生素A中*,很多家长会忽视维生素A的额外补充。但是临床研究证明,维生素A缺乏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为维生素A直接参与铁的运输,决定着造血原料是否充足,因此,维生素A对预防宝宝的贫血非常重要,合理地补充每日需要量的维生素A对于预防贫血是很有必要的,家长无需担心过量、中*问题。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指南,0-1岁宝宝每日需要维生素A0-国际单位,1-3岁需要-国际单位。而维生素A的中*剂量为一次性摄入30万单位或每天摄入5-10万国际单位,连续3个月以上,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生。
预防贫血总结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首先强化铁的米粉,逐步增加红肉类食物、蛋*,富含铁的食物还包括肝脏、芝麻酱、干果等;合理补充维生素AD;定期体检,如果已经发生缺铁性贫血就不能单纯靠食补来弥补了,以免耽误病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补充铁剂,一般补充1个月复查,复查恢复再补充1个月增加体内铁储备即可。但补铁恢复之后,仍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和辅食的规律增加。
仍然要强调:对于1岁内的宝宝,奶是主要的营养来源,但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最晚6个月要开始添加辅食,通过从6个月到1岁的辅食过渡期,让宝宝的咀嚼、吞咽、胃肠功能、消化吸收能力、味觉发育得到锻炼,1岁后,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要来自于正常丰富的天然食物。同时也能避免未来的各种营养缺乏问题。让宝宝更加健康茁壮。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