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有4分之3的中老年人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慢性病常以多种方式影响食物和营养的摄取,如患心血管病、肾病、肝病时,需采用低钠饮食就是明显的例子。其次,由于患慢性病使运动受到限制,视力或神经肌肉协调减退也影响一些食物的摄取。再者,患慢性病者由于长期服药亦会影响食欲,改变营养需要和营养代谢。还有对某些与食物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骨质疏松和贫血进行营养治疗时,可能也会影响患者的饮食与营养。
(1)心血管疾病:有人推荐对中老年人应该限制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和食盐,保持一定的体重及适当减少摄入动物性脂肪,要求总的脂肪占能量的比例少于30%。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疗法需要量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用力呼吸时可能会增加营养需要量,限制轴的摄入影响了食物的味道而会降低患者的食欲。(2)糖尿病:中老年糖尿病是成人型的糖尿病,而且许多是肥胖的患者。
目前已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糖耐量降低,同时肥胖与损害糖耐量密切相关。就易导致中老年人主要致死病因的动脉硬化来说,糖尿病更增加了对老年人的威胁。因此,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无为重要,而给予合理的营养食物又是食疗之中心,原则上要求高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50%~55%)和低脂肪(占能量的30%以下)。(3)肿瘤: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接近50%死于肿瘤。因此,老年人常常是处于带瘤生活之中,而且受到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近年来,营养因素对肿瘤病因学的意义已有不少评述。肿瘤治疗中最明显的营养问题是代谢率增加、食欲减低和其他恶病质症状。虽然目前还未找到由于提供适当的营养治疗而可以延长任何类型的肿瘤患者存活年限的实证,但有一点是可以估价的,那就是通过积极的营养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体质,使患者更好地耐受疾病的放疗、化疗、手术等所引起的机体损害,帮助他们身体的恢复。
(4)骨质疏松: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是敏感的,有人估计,在美国绝经期后的妇女中约50%患此病。关于骨质疏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所提出的几个致病因素是:体力活动减少;长期低钙、低维生素D和低氟的饮食;钙和磷的比例、钙和蛋白质比例不适当;绝经后内分泌紊乱导致骨的吸收和合成的平衡障碍。因此,应保证摄入适量的钙(每日最少毫克)和维生素D,如牛奶、乳制品及市售的含钙药品等,均为补钙的来源。
此外,如果生活区饮用水中氟含量较低,则应补充氯。(5)贫血:虽然中老年人对铁的需要量相对较低,但中老年人患贫血的比例还相当大。其因素可能为含铁食物摄取不足、胃酸缺乏引起铁吸收不良,某些中老年人因其位疾病继发种在性出血。治疗的要点如下:一是应确诊;二是进行病因治疗;三是补充铁。巨细胞贫血的中老年息者也比年轻人乡。部分胃切除或回肠切除的患者,以及须收不良综合任均可引起维生素Be和叶酸缺乏。
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B2的吸收率降低,胃酸缺乏的发生率增多也可伴有维生素Bg缺乏,因此每日补充15微克以上的维生素B2对中老年人来说是必要的。一般人体内升酸的储存量较少,加果摄入不足,就可能在3~4个月内出现叶政缺乏症状,这是值得注意的中老年人营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