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微量元素?
一般情况来说,但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其为微量元素。
而碘、锌、硒、铜、钼、铬、钴、铁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铅、镉、汞、砷、铝、锡和锂被列为具有潜在的毒害,但是低剂量的可能具有一定功能的微量元素。
所以说,当人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时便会导致出现疾病,比如我们知道的缺铁会导致出现贫血,缺锌会影响人的食欲,如果说摄入过量氟元素的话,就会引起氟斑牙等,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妈妈们会经常担心宝宝缺乏微量元素。
那么一般微量元素比较常见的检测方式有哪些呢?
发检也就是头条、血检一般选用末梢血或者是静脉血,尿检,这三种方法。
那么微量元素检查到底有必要做吗?
其实给宝宝做微量元素的检查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为微量元素检测的采集方法和环境会对化验的结果影响比较大,所以就会导致其测验数值出现不准确。
1、头发检测
因为人的头发生长和新陈代谢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那么一般情况下,用于检测的头发很可能是在几周前、甚至是宝宝几个月前的头发,所以说,即便是检查结果显示很多元素都是缺乏的,但是这样也仅仅只能反映出宝宝之前的身体状况,而并非是宝宝当下的状况。
2、指尖血的检测
一般采手指的末梢血,扎一个小针眼,然后将血挤出来,但是在挤得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将组织液也混入抽取的血中,然后再将血液进行稀释,其所化验的结果数值一定都会偏低。所以说,通过监测血液中的钙元素含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内钙元素的实际情况。
3、静脉血检测
一般人们在抽血前,消毒时都会使用碘酒、酒精,而它们本身就含有微量元素。所以说擦拭后,它们看似干燥挥发了,但是抽取的血还是会沾到碘酒或是酒精,从而会影响的检查的数值。
并且,就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查,仅仅只能用于研究其目的,以及对人群营养状况的一种监测,并不适用于对个体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来进行判断。
而且早在年,国家卫生纪委就通知,除了针对儿童疾病时必须的一项检查,不得将微量元素作为体检项目来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
那么为什么说微量元素的检测是不靠谱的。
1、微量元素的检测,即使是上面提到的最准确的静脉血,其检查的也仅仅是当时的学业水平,而并不能代表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
2、一般对于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水平,不能仅仅作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或者是高血铅的诊断依据。
一般微量元素缺乏到底该如何进行判断呢?
1、缺钙
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当然除了宝宝的症状表现之外,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检查就是拍手腕X线片,还可以进行检查血液中维生素D的水平。
2、缺铁
判断宝宝是否出现缺铁,可以主要进行检测血常规和铁四项。一般血常规主要是看血红蛋白的量。铁四项包括1)血清铁;2)血清铁蛋白;3)血清总铁结合力;4)转铁蛋白饱和度。一般这些通常都是需要由医生来结合上述检查,以及症状、膳食分析等综合判断宝宝是否缺铁,以及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仅仅单靠微量元素是不行的。
所以说,如果宝宝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一般是不需要给宝宝做什么微量元素检查的。其实,只要给宝宝进行科学喂养,按时添加各种各样的辅食,这样的话,宝宝基本上都是不会缺少微量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