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希波克拉底把人类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及抑郁质。而食欲下降为抑郁质中的一个表现,后来随着学科的发展把食欲下降逐渐翻译为神经性厌食,即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厌食症。人们常常给予厌食症的患者贴上很多的标签,如极度瘦弱、营养不良、做作、自卑、情绪不稳、强迫、弱不禁风等等。而这些标签正好从行为、精神及生理3个方面反应了厌食症人群的核心问题。
行为层面:每天多次测量身体的体重,如果未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重,他们就会极度控制自己的热量的摄入、甚至是禁食,过度的锻炼、乱用泻药利尿药或者催吐来达到自己目标体重。
精神层面:厌食症的人和普通人群认为的体重及体型存在明显的偏差,他们认为的合理体重和体型往往低于正常水平很多,比如正常标准体重的BMI值在18-24之间,而厌食症的人就会把自己BMI值定位16甚至更低,这才是他们认为的完美指标。这也是厌食症人群的核心认知问题。厌食症的人群往往对于肥胖有超于常人的恐惧,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体重非常重视,即使略微有不满意,就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相貌身材产生了不得了的变化从而导致他们会表现焦虑、恐惧,继而做出相应的厌食反应。
生理层面:在诊断标准中BMI17.5就已经达到诊断标准,在极度的消瘦下他们常常伴有抑郁、焦虑、强迫、恐惧、情绪不稳等负面反应。在身体方面表现更加的明显,如明显的消瘦、营养不良、腹胀腹痛、激素水平变化、贫血、心动过缓、低血压、基础代谢率降低、离子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