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文/职场妈妈育儿路
婴幼儿因为饮食结构不完善的原因,非常容易缺乏微量元素。现在,保证宝宝营养充足、摄入均衡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连家中的老人都知道“孩子缺钙长不高,宝宝缺锌吃不好”这类简单易懂的常识。
可有一种微量元素——铁,作为宝宝们最易缺乏的营养物质之一,始终被一些家庭忽略,很多宝宝因此而处在长期缺铁的状态中。
01宝宝补铁的重要性
①缺铁后果严重
宝宝严重缺铁时,最被人熟知的后果就是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膳食指南中指出:在我国,半岁至2岁的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有数据显示其比例可高达40%)。
贫血带来的不利后果非常严重,食欲下降、耳鸣、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对消化系统和心脏健康均产生影响,年龄越小的宝宝影响越大。
缺铁影响智力:
即使还没到贫血的地步,缺铁也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铁元素的缺乏会降低血液的携氧量,而婴幼儿时期宝宝正处于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长期匮乏,就会让宝宝出现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反应慢等情况。
缺铁影响健康:
血液通过在人体内循环流动将氧气及各类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铁元素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可以提高血液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
一旦缺铁,宝宝不仅免疫系统会受损,身体各处也会因为缺乏营养和氧气供给而出现发育隐患。
②铁元素获取方式单一
之所以宝宝容易缺铁,正是因为这种微量元素只能从食物中获取,形式单一。尤其是6个月后添加辅食的宝宝,之前在母体中储备的铁质已消耗殆尽,宝宝饮食结构还不丰富,稍一疏忽就会缺乏。
02补铁误区:不贫血就不用补
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宝宝不贫血,还要那么注重铁元素的补充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贫血不代表不缺铁!
缺铁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的事儿,它也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起初,宝宝体内的铁元素储存会减少,然后再过渡到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最终才会发展成为缺铁性贫血(此时已经是很严重了)。
所以,在贫血之前,宝宝就已经缺铁了,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家人们一定要及时、持续的补充。
03如何补铁
7~12月龄的宝宝,每天铁的需求量为8~10mg/d。
1)食补
对于足月生产,且身体健康的婴儿来说,在添加辅食后,通过自然的食物摄取铁元素最为理想。
在胎儿期,准妈妈就要注意摄入充足的铁元素,不仅满足自身的铁质需求,也要让宝宝储备够量,除了母乳和配方奶,这将是新生命最初6个月的主要铁质来源。
宝宝满6月龄后,铁储备消耗完,富含铁质的食物必须及时跟上来,这也是高铁米粉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自制米糊什么的还是先放在一边吧。
随着宝宝月龄增长,红肉、芝麻酱、绿叶类时令蔬菜、蛋*、动物肝脏等都可以安排起来,建议配合柑橘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搭配食用,可促进人体对铁质的吸收效率。
2)铁剂
对于贫血、早产、体重过轻或其他需要大量补铁的宝宝,此时光靠食物补充已经无法满足,医生可能会建议家人们额外补充铁剂。
每天的总摄入量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建议在餐间服用,也不需要一次吃完,分次食用,总量达到即可。
04结语
通过食物补铁时,不建议频繁给宝宝食用动物肝脏。跟铁元素相比,动物肝脏中的维生素A含量也颇高,如果家人经常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滴剂,宝宝会存在维生素A摄入过量的风险,出现维生素A中*的概率就较大。
另外,鸡蛋富含丰富的营养,是宝宝辅食的极佳选择,可是鸡蛋中的铁元素并不是易于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所以其补铁的效果可能没有家人想象中那么高。
当宝宝长大,高铁米粉性状过于软烂,就会变得不适合宝宝口腔的发育需求,家人在停喂高铁米粉时,一定要提前让宝宝吃上红肉,避免铁元素匮乏。
今日话题:各位家人,您都是通过哪些食物为宝宝补充铁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