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床执业助理知识点狂背第29天 [复制链接]

1#

51.霍奇金病特征性的热型——周期性发热。

52.尿常规见红细胞及变形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源性病变。

53.输血引起的急性溶血的特异性表现——尿呈酱油色,尿胆原阳性。

5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55.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6.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

57.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内容中不正确的是——破碎细胞在分数时应计人。注意“正确”的有:(1)分数不同系列和不同发育阶段细胞;(2)分数个或个有核细胞;(3)巨核细胞单独计数;(4)计数粒红比例。

58.属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59.属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60.同时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引起DIC——严重感染。

61.血小板消耗过多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2.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血液成分——血浆。

63.因免疫因素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Felty综合征。

64.不属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注意“属于”的有:(1)轻链病;(2)孤立性骨髓瘤;(3)多发性骨髓瘤;(4)浆细胞白血病。

65.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无偿献血。

66.红细胞升高的疾病——严重慢性心肺疾病。

67.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特异性的诊断根据为——Ham’s试验(+)。

68.诊断缺铁性贫血最肯定的依据——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69.骨髓中找到里-斯细胞,能帮助诊断——霍奇金病。

70.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中巨核细胞减低。

71.有过敏反应的输血患者应该使用——洗涤红细胞。

72.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73.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ABYD方案。

74.治疗组合正确的是——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

75.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监测肝素用量的试验——AP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76.急性型DIC高凝期患者的治疗原则除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外,应首先考虑——及早应用肝素。

77.内分泌功能减退性疾病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替代治疗方法是给予——生理剂量的靶腺激素。

78.铁剂治疗有效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化验最先上升的是——网织红细胞。

79.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和发病机制——输入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患者血浆中的白细胞抗体发生免疫反应。

80.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81.再障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

82.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高。

83.属正常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84.红细胞膜异常的疾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85.属于组织缺铁的表现——异食癖。

86.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中,属于中度恶性的是——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87.属贮存铁的是——含铁血*素。

88.属纤溶异常的实验室检查——血FDP测定。

89.霍奇金淋巴瘤最具诊断意义的是——R-S细胞。

90.传播病*危险性最大的血液成分——白细胞。

91.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92.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最重要——Coomb’s试验。

93.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慢性失血。

94.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最特异的诊断性检查——酸溶血试验。

95.肾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红细胞生成素合成不足。

96.推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最主要目的——保护血液资源。

97.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红细胞。

98.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诊断根据——血清铁降低。

99.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最可靠指标——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多次输血的患者最好输——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

.Felty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可能机制——免疫性破坏过多。

.最容易引起细菌污染的血液成分——浓缩血小板。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最主要的区别——Ph染色体阳性。

.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重要的原因——红系增殖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近年来临床输血中细菌污染反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输血时未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

.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淋巴瘤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对比记忆)

(1)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L,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Ham试验阴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比记忆)

(1)类白血病反应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是——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2)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是——Ph染色体阳性。

.(对比记忆)

(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非特异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氧化酶强阳性。

.(对比记忆)

(1)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是——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

(2)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是——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对比记忆)

(1)属于纤溶异常的实验室检查是——血D-二聚体测定。

(2)属于抗凝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的是——血PC测定。

.(对比记忆)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VP方案。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A方案。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