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体 [复制链接]

1#

5月10日,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

《规划》明确将满足人民群众“医、食、美、安”等新需求作为生物经济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对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作了专门部署,并多次提及体外诊断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如总体要求中提出“基因检测技术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的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国内生物领域科研机构主动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动参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医药卫生、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中医药、互联网诊疗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生物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加快建设对外合作生物产业园。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开展先进生物治疗诊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规划》明确生物经济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用好蛋白质科学、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转化医学、国家种质资源库、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探索生命奥秘、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农业现代化等需要,加快建设人类细胞谱系、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生物领域极限研究能力。

2.关键共性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紧扣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以推动应用和产业转化为目标,在重大传染病防控、重大疾病防治、新型生物药、新型生物材料、精准医学、医学影像和治疗设备、核酸和重组疫苗、生物制造菌种、林源医药、中医药、主粮等重要农产品种源、生物基环保材料、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生物医药检验检测及技术标准研究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支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围绕加快创新药上市审批、强化上市后监管,建设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抗体药物、融合蛋白药物、生物仿制药、干细胞和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基因治疗产品、外泌体治疗产品、中药等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

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中:

《规划》明确表明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开展遗传病、出生缺陷、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

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大力开发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等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高端医学影像等诊断装备,促进装备向智能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功能集成化发展。强化中医疗效判定与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创新。

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发展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发展,鼓励推进慢性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原创药物研发。拓展智能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粒子放疗等先进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对开展临床应用的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医疗新技术制定完善技术规范,科学开展临床评价。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在生物医药技术惠民工程中:

1.早筛与精准用药。以高通量基因测序、质谱、医学影像、生物信息诊断等技术为主,重点开展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继续推动耳聋、唐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等出生缺陷基因筛查,推动个体化医疗实现突破。

2.先进医疗装备。加强医疗装备示范应用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依托基地持续跟踪产品技术迭代应用示范,进一步降低诊疗费用。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疗装备需求,推动先进医疗装备惠及世界人民。

3.中医药质量提升。选育一批中药材良种,从源头加强中药质量保障,推动传统中药材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体系。开发一批优质中药,支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建设中医药标准物质库、质控标准体系、信息数据平台。

据相关研究机构报告显示,目前前景颇为看好的生物经济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等领域。其中,生物制药方面,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使得生物制药行业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新药研发方面的投资将继续保持热度。

在发展生物经济中,要发挥政府采购撬动市场的作用。例如,部分城市将产前基因检测筛查等项目纳入地方医保范围,大幅度带动了本地及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部分城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员工体检活动中积极增加癌症早筛等检测项目等。

-END-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