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界弟医学界
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周六,是世界骨髓捐献者日
“脑子还来不及想,嘴巴已经说答应了。”这是豆瓣网友“甜豆”接到中华骨髓库询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也被称为骨髓捐献)时的反映。
那天是7月1日,捐献日定在了9月2日。从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那天起,“甜豆”在豆瓣小组里开了个帖子:《刚刚中华骨髓库给我打电话说我跟一个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问我愿意不愿意》,忠实记录了她捐献的全过程。
高分辨配型、体检、医院、打动员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目的是将骨髓腔中的造血干细胞部分调动到外周血液循环中)、正式捐献。整个过程中,虽然妈妈反对,虽然她也有过紧张害怕,有过不良反应,但“甜豆”都坚持下来了。
每天早晚各打一次动员剂,打4天。“甜豆”描述了打完动员剂后的感觉:真的挺痛苦的,一直腰疼,头也疼,晚上疼得睡不着,一直冒冷汗。医生告诉她,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她这样也是正常的。每次打动员剂时,一位患者老爷爷就会过来夸奖她,为她加油。
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后,“甜豆”收到了患者家长写的一封信,看完后她哭了。
患者是一位5岁多的小朋友,出生八个月大时查出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每个月都要输血一次,并且服用排铁药。“甜豆”为这个小朋友这些年来受的苦难流泪,并希望小朋友今后能健康成长。
捐献完成后的第一天,“甜豆”感觉有点懵,有点感冒,没什么精神。两天后,她觉得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出去看了场电影,又感觉有点懵了。捐献之前,当地红十字会为她向单位请了20天公休假,她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捐献完成一周后的9月10日,“甜豆”通过邮件告诉“医学界”,她现在都挺好的,再过一周就可以回去上班了。
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周六,是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在成为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之前,你应该三思而后行。
请勿“临捐反悔”
中华骨髓库希望所有志愿者都能:深思熟虑入库,义无反顾捐献。但事实上这只是美好的期望。
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医疗服务部副部长杜丹告诉“医学界”,从配型成功到捐献成功,呈金字塔形,配型成功的是塔底,几乎每个捐献者都能在骨髓库里找到适配捐献者,骨髓库联系到捐献者,在动员、捐献流程中,有反悔的,也有体检不合格的,最终能完成捐献走到金字塔尖的志愿者例数,远远小于匹配成功例数。
在我国,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公民,都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只要到常住地的献血点,留取约8毫升血样,就可以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了。
成为志愿者,并且与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后,中华骨髓库会多次与志愿者确认捐献意愿,虽然在捐献准备过程中,捐献者随时可以改变捐献决定,但临时放弃捐献会对患者造成沉重打击,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临捐反悔”是医生、患者及家属和骨髓库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据中华骨髓库的相关文章介绍,“临捐反悔”是指患者已经进入待移植状态,此时准备迎接“新生”的患者已经接受了大剂量的放疗、化疗,像一块被格式化的硬盘,自身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几乎处于“零”的状态,唯有输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才能重新启动。但捐献最后关头,捐献者反悔了。
为了避免“临捐反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多年前,中华骨髓库就启动了应急预案机制,在首要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外,同时动员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等作为备用捐献者,遇到悔捐的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备用捐献程序。
根据中华骨髓库发布的数据,截至年8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总计人份。8月6日,中华骨髓库捐献量实现破万,许多曾经的捐献者在中华骨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