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血液袋
血小板减少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因为患者本身会出现多种情况,所以难免会对病情产生误区,其中有两点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体如下:
误区一血常规报告显示血小板数值低,身体却无异样,就不重视了
血小板数值低于(单位:/L),就属于血小板减少,如果低于30,就会有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但是血小板数值在60以上就不会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这时就有患者大意起来,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仅凭一个数字不能说明什么。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此时血小板属于不稳定状态,可能会有再次降低的风险,当数值过低,出现自发性出血,此时就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所以说,血小板减少患者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当出现问题时就要定期检查,根据医生的嘱咐来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误区二患血小板减少症多年了,感觉会跟自己一辈子
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长时间的血小板减少,身体上的瘀斑瘀点一直反复生长与消退,这种情况给患者心理上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产生麻木的状态。
经过观察,这类患者在对待血小板减少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往往因为各种情况,没有接受系统的诊断,导致血小板减少迁延不愈。这就要求患者接受系统检查,找出病症根源,做好较长时间治疗的准备。
PS: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表示不能单纯地去提升血小板,要根据患者原发病的情况对应判断。